开网期间,请各填报单位合理的安排时间,及时登录统计云联网直报平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填报有关数据。感谢您对统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工业总产值指工业公司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营业收入指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包括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和别的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产品产量指工业公司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并符合产品质量发展要求的实物数量,包括商品量和自用量两部分。
请提前准备产值计算台账、产值计算说明,入库单原始单据扫描件和入库单明细汇总表,出库单原始单据扫描件和出库单明细汇总表,销售发票扫描件和发票汇总表,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生产月报查询核对情况表和工业生产数据核验情况确认单等。所有资料分文件夹汇总整理,表格需上报电子版和加盖公章的PDF格式版。
本表甲栏下“二、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按工业行业小类分”按国民经济行业小类填报;“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按《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目录》填报。
(2)工业总产值(01)=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0610)+…+其他水处理、利用与分配(4690)
注意事项:工业总产值=产品产量*不含税平均单价;产值、产量波动异常监控。
注意事项:营业收入为累计数,与上季度营业收入协调性;超过两千万及时核实要不要升规。
购进量指能源使用企业(单位)在报告期购进的各种能源数量。填报购进量一定要满足实际到达单位、经过验收检验、办完入库手续这三个条件。但也有特殊情况,即末办完入库手续前已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按实际使用量填报。
库存量指能源使用企业(单位)在报告期的某时点所拥有的、用于企业(单位)消费的或转卖的各种能源的实际库存量。包括年初库存量和期末库存量,填报须遵循时点原则、实际数量原则、使用权原则。
1. 企业应留存原始凭证(抄表数据、消费单据),同时按月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台账。
3.预付费购买能源(电力、天然气、汽油、柴油等)和外购热力的,购进能源在报告期全部消费,购买量=消费量;购进能源在报告期末未全部消费的,只记消费部分。
4.当报表出现核实性错误时,首先认真核对数据是不是准确,如数据无误,需根据真实的情况详细撰写澄清说明,说清楚原因,不能简单写“核实无误、确实如此”。
购置旧设备是指从外单位购入的已经使用过的各种设备,不包括从国外购进的旧设备。旧设备一般是指在国内其他单位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过的设备
其他费用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除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工期局购置投资完成额以外的费用,不指经营中财务上的其他费用。
旧建筑物购置费是指购置已使用过的各种旧房屋及其他建筑物,及对旧房屋及其他建筑物的赔偿费。
建设用地费是指建设项目通过种种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费用。有土地购置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土地复垦及补偿费、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本年新增固定资产是指在报告期已完成建造和购置过程,并已交付生产或使用单位的固定资产的价值。
投资项目企业,建筑工程填报选择工程结算单或进度单为填报依据,请提前准备工程支付审批表、施工合同、工程量及计价明细或三方结算单或进度单(三方签字盖章)、施工合同、工程量及计价明细;建筑工程填报选择会计科目或支付凭证为填报依据,需提前准备“在建工程——建筑安装工程”科目余额表,项目支付明细账,大额发票扫描件,工程款发票扫描件,施工合同扫描件。设备工器具购置填报依据需准备“在建工程——在安装设备”科目余额表,大额发票扫描件,“固定资产”科目及其下单位相关设备明细,大额发票扫描件,设备购置发票扫描件,设备购置合同扫描件。另外的费用填报依据需准备“在建工程——待摊支出”、“非货币性资产——土地使用权”科目余额表,土地购置费发票或统一财政票据扫描件,与项目相关的增值税大额发票扫描件,项目资金支付利息凭证扫描件。所有资料按要求格式规范整理,以便数据上报。
房地产企业,建筑工程选择工程结算单或进度单为填报依据,请提前准备工程支付审批表、施工合同、工程量及计价明细或三方结算单或进度单(三方签字盖章)、施工合同扫描件、工程量及计价明细;建筑工程填报选择会计科目或支付凭证为填报依据,需提前准备“在建工程——建筑安装工程”科目余额表,项目支付明细账,大额发票扫描件,工程款发票扫描件,施工合同扫描件。设备工器具购置填报依据需准备“在建工程——在安装设备”科目余额表,大额发票扫描件,“固定资产”科目及其下单位相关设备明细,大额发票扫描件,设备购置发票扫描件,设备购置合同扫描件。另外的费用填报依据需准备“在建工程——待摊支出”、“非货币性资产——土地使用权”科目余额表,土地购置发票或统一财政票据扫描件,与项目相关的增值税大额发票扫描件,项目资金支付利息凭证扫描件。商品房销售数据填报依据需准备房地产公司可以提供加盖企业公章的详细销售台账(包括购房人信息、面积、金额、房间号、购房日期)与销售有关的会计科目余额表(表明取数来源)和增值税预缴税款表,以及购房合同(必须为正式签订规范化房屋买卖合同)确定的合同总面积和合同总价款。所有资料按要求格式规范整理,以便数据上报。
商品购进额:指从本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包括从国外直接进口)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金额(含增值税),以及从本单位购进并开具增值税发票的商品金额。
商品销售额:指出售给本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的商品金额(含增值税),以及出售给本单位开具增值税发票的商品金额。
营业额:指本单位在经营活动中因提供服务或销售商品等取得的全部收入(含增值税),收入主要来自于提供客房及餐饮服务、商品销售和其他服务,如商务服务等。
其他收入:指本单位因提供客房及餐饮服务、商品销售以外的其他服务取得的收入(含增值税),如商务服务、健身娱乐、租赁服务等。
对于新增单位,应按照上年实际经营情况手动填写上年同期数据;对于非新增单位,上年同期数由统计联网直报平台自动摘抄,无需填写。此外,如果是本年度新增指标,那么无论是新增单位还是非新增单位,都需要手动填写该指标的上年同期数据。
对于批发和零售业单位,如发生退货、调账,商品销售额及相关指标应该进行数据调整吗?具体应怎样调整?
(1)今年以往前几个月销售出去的货物,本月发生退货,“本月”数据如实填报,只能调整报表中“1-本月”累计数,不对以往报告期报表进行调整。
(3)本月销售的货物,本月发生退货,“本月”和“1-本月”数据均需调整。
如果调整累计数后系统出现审核错误,提示本月数据+上月累计数据不等于1-本月累计数,企业依据情况如实填写说明即可。
营业收入指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营业收入包括“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和“别的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在报告期内(年度、季度、月度)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数,包括在岗职工、使用的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季度或年度平均人数按单位实际月平均人数计算。
应付职工薪酬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各样的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报酬或补偿。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指年度最后一日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别的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月度或年度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数。年度平均人数按单位实际月平均人数计算得到,不得用期末人数替代。
计算公式为:月平均人数=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 报告月的日历日数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指本单位在月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需要明确的是,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基金和住房公积金等个人缴纳部分以及房费、水电费等,但不包括从单位工会经费或工会账户中发放的现金或实物,入股分红、股权激励兑现的收益和各种资本性收益等。
1.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基本工资指本单位支付给本单位从业人员的按照法定上班时间提供正常工作的劳动报酬,各单位给个人确定的底薪可作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指根据本单位利润增长和工作业绩定期支付给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奖励性工资。
2.奖金:指支付给本单位从业人员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具体包括:年终奖、全勤奖、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和其他名目的奖金以及某工作事项完成后的提成工资、年底双薪等。
3.津贴和补贴:指本单位制定的员工相关工资政策中,为补偿本单位从业人员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的津贴,以及为保证其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的物价补贴。具体包括:补偿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及岗位性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地区津贴和其他津贴。如:过节费、通讯补贴、交通补贴、公车改革补贴、取暖补贴、物业补贴、不休假补贴、无食堂补贴、单位发的可自行支配的住房补贴以及为员工缴纳的各种商业性保险等。
4.其他工资:指单位发放给从业人员除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外的劳动报酬。如补发上一年度的工资等。
何时发放的工资应统计到对应的报告期内。如:一季度单位填报工资总额数据时,应以1月1日至3月31日实际发放的工资财务账及相关凭证为填报依据,应发未发的工资不能统计。
2.从业人员统计原则:“谁发工资谁统计(劳务派遣人员除外)”劳务派遣人员按照“谁用工谁统计”的原则统计,不论由谁发放工资都由实际公司负责统计。
1.包含项不同。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只含个人缴纳部分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不包括单位缴纳部分。应付职员薪酬包含个人缴纳部分和单位缴纳部分。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不包括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应付职员薪酬包含。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不包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应付职员薪酬包括。
2.会计帐反映的位置不同。工资总额主要是应付职员薪酬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中的部分数据;应付职员薪酬是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全部数据。
1.营业执照(证书)复印件;2.截至申报期最近1个月加盖单位公章(或财务专用章)的《利润表》复印件;3.打印并加盖税务部门和单位公章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打印税务网上申报系统查询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整屏截图(带查询页面的完整表)并加盖单位公章;4.若新开业(投产)单位成立时间超过三年(含当前申报年份),需提供自企业成立以来,含各年份当年累计营业收入情况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等可证实企业开业投产时间的相关材料,同时附加企业关于开业投产时间的说明(加盖企业公章);5.截至申报期最近1个月加盖单位公章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一)》;6.公司制作经营场地入口的实地照片(需有企业名的挂牌),生产加工现场的设备照片;7.加盖单位公章的《规模以上工业公司纳统统计数据线.新开业(投产)单位还需提供发改(工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批复(或备案)文件复印件;9.新申报的工业单位若为战新企业,还要提交加盖企业和直管统计机构公章的战新产品照片及战新产品信息表,同时提交电子表格版战新产品信息表。
营业执照(证书)复印件;2.截至申报期最近1个月加盖单位公章(或财务专用章)的《利润表》复印件(若无月度表,则提供最近1个季度的报表复印件);3.打印并加盖税务部门和单位公章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或打印税务网上申报系统查询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整屏截图(带查询页面的完整表)并加盖单位公章。因未缴纳增值税而缺少《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或《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无法反映实际经营情况的企业,可按专业要求提供补充材料。
营业执照(证书)复印件;2.截至申报期最近1个月加盖单位公章(或财务专用章)的《利润表》复印件(若无月度表,则提供最近1个季度的报表复印件);3.打印并加盖税务部门和单位公章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或打印税务网上申报系统查询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整屏截图(带查询页面的完整表)并加盖单位公章。因未缴纳增值税而缺少《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或《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无法反映实际经营情况的企业,可按专业要求提供补充材料。
营业执照(证书)复印件;2.截至申报期最近1个月加盖单位公章(或财务专用章)的《利润表》复印件;3.打印税务网上申报系统下载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并加盖单位公章,或打印税务网上申报系统查询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整屏截图(带查询页面的完整表)并加盖单位公章;4.加盖单位公章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一)》(小规模纳税人免此项),没有《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一)》的单位,需附证明材料;5.利润表和纳税申报表中营业收入不一致需要出示说明材料并加盖单位公章(或财务专用章);6.企业主体业务活动说明(按营业收入所占比重从大到小顺序填写),并加盖单位公章。
1.营业执照(证书)复印件;2.证明单位变动的有关文件复印件,新单位与原单位的对应关系,原单位同期数怎么样处理的相关说明,改制等变化产生的新单位的营业执照(证书)复印件。3.改制等变化产生的新的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服务业法人单位还需提供对应的财务资料,具体实际的要求与“规下升规上”单位要求一致;建筑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还需提供对应的资质证书,具体实际的要求与新开业(投产)单位要求一致。